top of page
搜尋
  • 作家相片Su

甚麼是 - 心理抗逆能力(RESILIENCE)?


心理抗逆能力 Resilience (網上亦有其他解釋為,復原力, 回彈力...) 通常被定義為在遭遇不好事件後自己“反彈”的能力。



這個想法來自早期的心理學研究。

當心理學家在 1950 年代首次開始研究心理抗逆能力時,他們研究了一群經歷過困難童年生活, 遭遇過不幸的人群,並於那群人內追踪到那些成年後擁有滿足而心靈健康的人。


Emmy Werner 博士曾經做過一項研究。她研究了一群在困難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當中約三分之一的人茁壯成長而成長後培養了堅強而正面的心態面對社會,而另外的三份二人當中許多出現了自己的問題。

Werner 把那群茁壯成長的人群稱為"脆弱而不被征服的" (‘vulnerable but invincible’.)


是什麼讓這些人克服了童年的困難,並在成年後繼續過上健康、積極、富有成就的生活?


當中一些保護因素表示為他們的性格特質: 那些後來茁壯成長的孩子從小就被描述為善良而帶有愛,他們往往很機智,而在成長中沒有遇到任何重大的發展困難及障礙。


但亦有發現有些孩子與某些外部因素有密切的關係。例如,堅強成長的孩子傾向會與家庭內其中一位家人有很深的連結及連繫,例如祖母,公公。又或者與他們生活中的榜樣(例如最喜歡的老師)有很深的連繫。


為此我們可以從這項研究中得出的一個關鍵見解是,心理抗逆能力不僅僅是與生俱來的;它還會於我們與其他人連繫過程而學習他人當中對我們作出重大影響。 (來自迪肯大學的資源)


所以每個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心理抗逆能力! 在未來的章當中,我將有機會分享如何建立心理抗逆能力並保證每個人都可以自己建立屬於自己的抗逆能力。


23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